网站首页| 热点新闻| 美食推荐| 食品新闻| 深度观点| 食品辟谣| 农业消息| 金融财经| 健康养身| 企业品牌| 地方食品| 保健食品| 综合食品| 国际新闻|
中国食品网络台 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络台 > 热点新闻 > 正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点亮一盏灯,闪耀一束光:来自护士们的动人故事

2022-05-12 14:47:00  来源:网络  阅读量:15555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线,他们的脸上蒙着口罩,但脸上留下的疤痕,却是抗击疫情的勋章。他们的身影被防护服紧紧包裹,但人们知道,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最近各地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护士一直是冲在最前线的白衣战士。这些勇者坚守“红区”,守护医院感,奋战一线,照亮了患者的心灵,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闪耀着平凡而伟大的光芒。

ICU中“年轻老兵”的持久性

这是一份看似普通的日程,见证了守护力量——

早上6点半,一个年轻的男护士做完日常常规核酸检测,准时登上7点的班车,从闭环酒店前往指定医院。

8点,进入病房,开始护理病人。为了给俯卧位的病人通气,清理侵入性的皮肤伤口,有时还要和医生一起带病人出去做CT检查,要忙到下午5点多才能交接。

对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助理护士长梅景华来说,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在定点医院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ICU病房。在这段时间里,每一分钟,他和他的同事都要做好把病人从死亡中“救回来”的准备。

4月23日,医护人员在上海仁济医院ICU病房检查监护仪。新华社

一位从养老院转入重症监护室的老人,因肺部感染咳嗽咳痰,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重点护理对象。

有一天,梅敬华发现老人的脸色有点灰白。短时间内,他的心率从80次/分下降到50次/分以上,血压极低。形势非常危急。梅敬华马上判断是痰窒息,马上叫医生,自己做了吸痰。经过紧急救治,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

“如果痰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可能5分钟人就走了,抢救就在一瞬间。”1990年出生的梅景华,年纪虽小,却是曾经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老兵”。他说,在经历了这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后,他觉得新冠肺炎并不是什么“大流感”。

转眼间,梅敬华已经坚守“疫情”线近两个月了。妻子是中山医院的护士,一直在医院病房做日常护理工作。

4月30日,3岁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小华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出院。离开医院回家时,小花(前中)和姐姐、妈妈(右一)转身向医护人员告别。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虽然回不了自己的小家,但抗击‘疫情’就是守着自己的家。好在我们俩的职业都是护士,相互理解是我的后盾。我们坚持下去,是因为我们坚信大上海防疫的‘保卫战’一定会胜利。”梅静说。

她是白衣战士的母亲和“守护者”。

这是5月8日,吉大一院卒中中心副护士长邓在抗疫前线与孩子们连线的日子。在她身后,长春市已经与病毒斗争了两个多月。

听到邓一双儿女的声音,此刻的思念从心底涌出。她真想用力抱抱他们,把他们的小脸贴上去。

武汉回归的第二年,夫妻俩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今年3月,小女儿一周岁生日后不久,吉林疫情爆发,邓再次自告奋勇抗击疫情。

3月15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援建吉林肝胆医院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新华社

“因为我是党员,有在武汉抗击疫情的经历,也想和同事们并肩战斗。我相信孩子长大了,就能理解妈妈的选择了。”邓离开已经持续了60多天。

与在武汉照顾病人不同,邓这次的任务是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负责医院感染防控,她是白衣战士的“守护者”。

从3月9日开始,邓的感控团队每天都在对700多名医护人员、医院清洁工、司机、酒店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和管理,尽可能避免工作人员感染病毒。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卒中中心副护士长邓和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支援的医护人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防疫一线建立医院感染防控机制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一周,邓的世界里没有时间概念,比如对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六栋楼进行紧急改造消毒,起草医院感控规章制度,对所有人进行感控技能培训。

“我怕你的身体承受不了这种工作强度,你必须抓紧时间休息,补充营养……”我爱人忍不住为邓担心,又往邮箱里发了一封信。

当邓终于有时间打开这封信时,已经是信寄出后的40多天了。“我写信的时候还下着漫天的雪,现在已经是春天了。”邓感到情绪激动。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长春市民悬着的心也逐渐放下。

但邓不敢懈怠。“每个细节都要研究,每个风险点都不能漏掉。我们必须确保每个人都安全回家。”邓说,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孩子们准备的母亲节礼物。

不辜负自己的一生

在护理战线上,有很多人默默奉献了几十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王乐妍就是其中之一。

从2020年支援武汉到2022年支援吉林,王乐妍的名字被提及。同事们说她是风暴眼中的勇士。

军人的状态就是随时准备出门。3月29日随医院医疗队来到吉林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后,她和同事们日夜保持“战备”是常态。入行23年的王和年轻的同事们说,腿要勤快,眼要锐利,因为病人的病情每分每秒都可能发生变化,必须赶紧抓住。

3月26日,在哈尔滨香坊区某核酸检测点,医护人员为市民采样核酸。新华社记者王建伟摄

在一次轮班中,王乐妍发现一名病人突然呼吸急促,监护仪上的血氧指数迅速下降。

“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值班医生当即决定。王乐妍和值班护士开始快速操作:固定气管插管,帮助患者吸痰,连接呼吸机管道,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乐妍在吉林市中心医院支援抗疫。(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长期的临床实践使王乐妍非常清楚精神关怀的力量。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没有家属陪伴,有时候想找个人说说话,哪怕是守在身边静静的听。王乐妍也会特别注意护理,时不时告诉他们每次手术的目的,总能给人一些温暖。

“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病人,其实暴露风险不小,但我们选择和病人一起坚持。”王乐妍说。

2020年,王乐妍获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人们问她当护士的秘诀,她是这样回答的-

“当护士没有太多秘密,不辜负病人的生命,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是很不容易的。”

监制:赵成

监制:吴

规划:初航王叔晖

编辑:初航、冷燕燕

中国新华社出品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上一篇:万盛股份:公司季铵盐产品属于万盛大伟二期项目产品目前尚未投产
下一篇:返回列表

42